日前,2023年度邦勤奖学奖教金在深圳揭晓。同时,为期一周的第二届“生命健康产业邦勤特训营”(以下简称“邦勤特训营”)顺利结营。 邦勤奖学奖教金由邦勤资本发起设立,奖励西安交通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在产学研医领域有突出表现或强烈兴趣的青年教师和学生。同时,所有获奖师生将参加为期一周的“邦勤特训营”,内容包括集中授课、企业见习、多元交流、实战讨论等。 2022年,首届邦勤特训营由6位教师学生组成,一周时间参访了近20家企业和顶尖产研机构,获得了各方良好反馈。今年,邦勤奖学奖教金管理委员会总结了去年经验教训,调整了特训营方案,并将资助人数提升为10人,包含8位学生+2位老师。本次活动获得西安交通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领导和老师们的高度重视,学院刘茹书记、苏翔副书记全程参与了评选答辩,团委书记田宇欣老师亲自带队,王珏教授、李剑君副院长、徐进教授、黄子罡教授也都表达了关注和支持。 最终通过多维评选,1名本科生(周政达),3名硕士研究生(刘帅、徐维维、纪玫),4名博士研究生(任玉林、于建军、褚寒冰、袁野)以及王昌河、王刚两位教授脱颖而出,获得2023年度邦勤奖学奖教金,并赴深参加邦勤特训营。同时,校友企业达盟生物(90级校友张崧创立)今年也单独资助了四位学生赴深进行暑期实践,他们跟邦勤特训营的同学老师一起参加了开营培训和总结答辩。 2023年的邦勤特训营,选择了一批处在不同细分领域、不同发展阶段、不同文化风格的代表性企业。营员们深入实业第一线,与创业者、企业家、行业专家等面对面深入交流,了解企业运作模式及成长之路,体验大湾区的创业文化、创新精神和市场思维。希望能让营员像王树国校长寄语的一样“站在世界看自己,站在未来看自己”。 行业前瞻,了解大健康行业全貌
开营仪式在在香港中文大学(深圳)举行。
邦勤资本刘明宇博士为各位老师同学讲述了设立邦勤奖学奖教金的初衷和邦勤特训营的目标,并分享了从多个维度去分析医疗器械乃至整个医疗健康产业的建议。跟去年不同的是,今年还专门给大家布置了“结营作业”,包括客观题和主观题,希望大家学会从创始团队、股权结构、主营产品、核心技术、营销渠道、竞争优势等多个角度去看企业。 ![]() ![]()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医学院副院长叶德全教授致欢迎辞,也简单介绍了跟邦勤资本的合作历史。叶院长图文并茂地展示了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医学部的创立过程,从而引入对深圳医疗行业蓬勃发展现状的介绍,鼓励同学们突破思维的局限,才能超越自我,让个体生命赋予无限价值。 ![]() △ 港中文大学(深圳)开营 参访企业,感知行业发展生态
特训营期间,同学们参观了11家不同类型的医疗器械公司。
深圳库珀医疗股份有限公司由毛延发博士(毕业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师从西北院周廉院士)及多名海内外博士创办,软银中国等大型投资机构参与,经过多年深耕,已发展成为泌尿、引流耗材等领域的领军企业,公司多类产品走在国内同行前列,出口至欧洲、美洲、中东等几十个国家和地区,业绩持续高速增长。爱奥乐医疗器械(深圳)有限公司为典型的深圳企业,从代工到自主品牌,从仪器到耗材再到互联网+,通过不断产品迭代与精细化管理,已经成为多家巨头企业的合作伙伴。两家在同一园区,处在不同赛道,但都已经经历了从小到大,从大到强的艰辛历程,体现了深圳优秀的创业氛围和企业不甘平庸的奋斗精神。 ![]() △ 参访库珀科技 ![]() △ 参访爱奥乐医疗 深圳达盟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深圳赛谱生物科技公司及深圳睿瀚医疗科技有限公司均为交大校友企业。达盟生物是一家以肿瘤病理诊断仪器&试剂为主营业务的创新型公司,开发出多个全自动高通量免疫组化染色技术平台,产品出口北美、欧洲及广大新兴市场,目前机器出货量已经位居国产前三。赛谱生物是国内少数具有三重四级杆自主研发能力的企业之一,该市场过去主要为进口品牌所垄断,赛谱生物有望成为扭转垄断市场局面,逐渐实现进口替代的国内公司。睿瀚医疗为机械学院王晶教授所创立,从脑机接口到肢体康复,历经多年发展,逐步完善在康复领域的布局,进入市场爆发期。三家公司的创始人及核心管理团队通过创业历程、产品研发突破、市场营销破局等多方面实战案例的分享,让同学们深刻理解了企业如何在残酷的市场环境下找准自身定位,整合各种资源,竞争争胜求生存,战略规划谋发展。 ![]() △ 参访达盟生物 ![]() △ 参访赛谱生物 ![]() △ 参访睿瀚医疗 深圳信立泰药业股份有限公司(002294)是一家立足中国、面向全球、研产销一体化的创新驱动型医药企业,也是深圳药品行业的头部上市企业。其创新药物研发中心下搭建了以药物设计-药物合成-药物分析-药物纯化-计算机辅助为核心的闭环药学研究平台和以生物平台、体内药效平台及药代动力学平台为主的药理毒理研究平台。新产业生物医学工程股份有限公司(300832)是国内化学发光免疫分析领域的领军企业,拥有多项“第一”:中国第一家拥有“免疫磁性微球”专利并将其作为化学发光系统关键分离材料的公司,中国第一家拥有“人工合成的小分子有机化合物-ABEI”专利并用其代替传统的酶作为发光标记物的公司,在国内打破了”罗雅贝西“四大顶级外企在高端医院的垄断,在国际市场也保持着多年持续高速增长,正在成长为世界级的IVD巨头。奥然生物科技(上海)有限公司为留美华人创立,专注于即时分子诊断技术,自主研发的全自动全密封荧光PCR分析系统,作为新一代PCR技术平台代表,真正实现了“Sample in, Result out”,直接对标国际巨头Cephid产品,具有强大的技术优势,目前已广泛应用于各级医疗机构。营员们结合自身专业背景和研究兴趣,就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筛选、智能PCR试剂盒关键技术以及全实验室智能化检测流水线产品规划等问题跟各企业研发及市场高管展开了深入的讨论交流,对产品定义、技术转化、批量生产和商业变现都有了更直观的了解和认识。
![]() △ 参访信立泰 ![]() △ 参访新产业 ![]() △ 参访奥然生物 深圳赛陆医疗科技有限公司主要创始人来自于中科大,专注于开发自主知识产权的上游测序平台,并基于其平台构建了全球领先的超分辨空间组学平台,实现基因组学和空间组学产品的自主开发及科研临床转化,目前已跻身国产测序仪的第一梯队。深圳术为科技有限公司创始团队主要来自于清华大学和华中科大,拥有超强的技术攻关能力,潜心内窥镜相关底层核心技术攻关多年,打破了日本企业在这一领域的技术垄断,实现自研自制成套光学模块、光机电一体化控制、高性能气路,并掌握了完整的制造工艺。深圳鲲为科技有限公司由交大2001级校友刘家家创立,是一家掌握革命性高清超声成像技术的创新型企业,用新技术突破了“穿透力-分辨率成反比”这一行业难题,目前已研发完成超高端系列彩超产品。营员们就超分辨荧光测序技术、内窥镜多晶片光学模组创新、当前超声成像的技术限制等问题和各企业创始校友团队进行了热烈交流。此外各位创始人就未来人生规划、产业发展方向、医疗领域就业创业多方面向同学们分享了自身的经验和观点。创业者们艰苦奋斗和矢志创新的创业经历不仅生动地拓展了同学们对行业的认知,也更加坚定了大家扎根医疗领域的信念。 ![]() △ 参访赛陆医疗 ![]() △ 参访术为科技 ![]() △ 参访鲲为科技 开展调研,激发行业志趣 邦勤资本IR经理,特训营领队许凌云主持结营答辩。各位营员围绕参访过的企业,以小组为汇报主体,通过模块技术剖析,市场调研、竞品对比等方式,进行了产品市场分析。同时,尝试从公司股权结构、组织架构、创始团队及核心成员等方面去评估公司,完成一次虽简单但完整的投资尽调流程。同学们对如何评估行业发展前景、如何判断一个企业增长空间以及如何打造一个成功创业团队都有着自己的独到见解。结营活动还特别邀请了2000级校友,深圳市明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研发总监李春彬和校友企业睿瀚医疗副总肖爽做为评委,从实业角度为同学们点评并为“最佳汇报组”颁奖。
![]() 邦勤奖学奖教金伴随教师同学成长已来到了第二年,除了支持学科发展,促进成果转化的初心外,也希望通过一周的行程,让营员们感受到敢于突破、善于创造、勇于颠覆的深圳精神,在未来的道路上勇于表现自己,保持对行业的热爱,保持终身学习的热情,保持独立思考的能力,在各自岗位上践行学科创始人蒋大宗先生“做老百姓用得起的医疗器械”理念,推动国家医疗产业发展,服务人类健康。 部分营员感悟 周政达(本科 强基计划大三)
在这次深圳之行中,让我收获最大的就是在第一天刘博给我们提出的三道主观题和三道客观题,这六道题为我之后的企业参观提供了行动指南,极大的帮助了我。在这次深圳之行中了解到除了技术以外,企业从成立到发展再到上市的其他更重要的因素。尤其是在赛陆公司参观的过程中,我深刻的认识到了基因测序和空间组学行业对未来生物技术发展的重要性,未来我也希望能投入这一行业,为我们的生物事业发展增砖添瓦。 徐维维(硕士 ) 本次生命健康产业邦勤特训营,营员们有机会与不同发展阶段的公司创始人、核心人员进行深度交流和互动,使我们对生命健康领域工业界有了完备、详细、系统的认识。本次学习最重要的感悟是从商业角度了解学习公司运营的全过程,作为学生,更容易把目光聚焦在技术层面,倾向于认为技术创新才是产品成功、公司获得收益的最关键步骤。然而,实际上在产业界,关注的是整体架构、产品性能完整、安全性和稳定性。公司需要先保证基本运营和收益,再用收益投入研发,突破关键技术。成功的产品不一定具有技术上的革新,但是技术革新会带来更成功的公司。 纪玫(硕士二年级) 象牙塔里的小白被师兄师姐们带着在社会中走了一圈,眼前所见,皆是医疗器械行业的勃勃生机,皆是深圳的蓬勃朝气。 我们的行业,已经从最开始的模仿国外进口的医疗器械到自主创新,国产替代程度在不断加深,市场占有率不断提高,虽然仍面临着国外企业的卡脖子问题,但技术在一点点突破,资本的注入、政策的扶持无一不在推动着这个行业往上飞!甚至,大批的医疗器械和检测试剂远渡重洋,抢占国际市场。但是,在蓬勃生机的背后,科研和企业的结合并不是很好,像目前的脑机接口康复机械手,准确率并不乐观,科研成果的转化仍需要探索。所以,校企联合的必要性由此体现,科研成果作为引领,降低企业研发的高成本,企业紧跟时代和市场,为科研提供创新课题,让科研更接地气。在未来的职业规划中,我希望可以继续扎根医疗器械行业,可以在深圳与师兄师姐们并肩作战,希望可以为人民生命健康奋斗终生,让每一个中国人都可以用上买得起、用着好的医疗器械! 刘帅(硕士三年级) 这次活动有机会近距离参观了企业的研发和生产车间,学习到其主营产品的创新点、工艺特色、商业模式等,这也拓展了我对创新的理解:除了技术本身,工艺的创新、解决方案的创新都是公司成功的一环。走访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这些团队的创业精神——公司的第一台产品,可能耗费了十几年的时间精力、也可能投入了创始团队的“购房补贴”,支撑他们的,是基于对细分行业的认知、对关键技术的把握以及持之以恒的耕耘。 褚寒冰(博士二年级) 为期6天的特训营,让我领略了医疗器械行业的活力与发展潜力,正处于高速发展阶段,企业正在为国产替代以及部分领域的技术突破努力。通过与企业创始人的深入交谈,了解到医疗企业不同于其他行业,从研发到注册到临床,每一步都至关重要。我们聆听了他们的创业之路,深刻领悟到创业并非单纯的激情与想象,而是需要坚定的信念、务实的执行,对行业敏锐的洞察力,清楚哪些方向在国内很大的市场需求,哪些领域属于空白或仍有有待挖掘的技术与客户。 在企业参观与交流中,我认识到了多种与我想象不同的创业企业,有从模仿开始,逐步走向自主研发的企业;有突破最新技术,从突破点出发抢占市场的企业;也有敏锐地发现国产化替代的市场缺口,联合创新技术团队攻关技术,迅速占领市场的企业。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敢想敢做,同时形成了一个具备专业技能和创新思维的人才。他们创业的成功表明医疗器械行业存在的巨大的市场与发展空间,同时需要更多的专业技术人才。 邦勤特训营为我提供了一个宝贵的学习平台,打破了西安与深圳的物理界限,切身体会到行业的创新活力以及校友们团结一致的氛围。我深入了解了医疗器械的现状与前景,从创业者身上汲取了宝贵的创新与创业智慧。作为博士生,深感责任重大,希望通过这次训练营的学习,将所学所悟与自己的科研生活结合,深耕医疗器械行业,为行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