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邦快讯】首个国产闭环脑深部神经刺激系统完成临床植入
       近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安徽省立医院)神经外科牛朝诗教授带领团队成功完成了四例脑深部神经刺激(DBS)人体植入手术。这是深圳市应和脑科学有限公司(应和脑科学)自主研发的双通道可充电植入式脑深部神经刺激系统首次应用于人体临床试验,标志着国产神经调控器械突破了闭环反馈和方向性电极两大核心技术,进入了真正的智能化时代。

精准化帕金森治疗
       四名受试者均为病程4-5年的原发性帕金森病患者,术前评估显示符合入组适应症。术中,牛朝诗教授团队通过立体定向技术精准锁定脑内STN核团,借助微电极实时监测神经元信号,确保电极植入靶点准确无误。方向性电极植入后,术中测试显示患者震颤与僵硬症状即时缓解,脑电信号采集系统同步记录核团活动数据,为术后闭环调控提供依据。患者术后状态平稳,出院前3.0T 核磁扫描,电极位置理想,影像显示良好,受试者无不适。
 

牛朝诗教授团队正在为患者施行DBS植入术
 
全面技术创新
       应和脑科学DBS系统的设计直击临床痛点,其核心优势包括:
       创新电极:单根导线集成6个方向性触点和2个传统环状电极,刺激方向可自由组合,减少传统环状电极的副作用;创新电极加工工艺赋予电极和延伸导线的柔软性、抗拉性和磁共振兼容性
       闭环感知:实时采集局部场电位信号,结合自适应算法动态调整刺激参数,提升个性化治疗水平
       硬件革新:植入式脉冲发生器(IPG)体积较同类产品缩小20%,支持多种刺激模式下3.0T磁共振兼容,打破术后影像监测限制;16个独立电流源,实现精细电流分配、触点独立参数设置及账户组合
       灵活适配:提供2种电极间距与多规格延伸导线,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
       “这款产品并非海外技术的简单复制。”牛朝诗教授指出,
“其融合了方向性电极和闭环功能设计,兼具体积小、重量轻、以及3.0T MRI兼容能力,为复杂病例提供了更全面精细的解决方案。”
 

应和脑科学双通道可充电植入式闭环脑深部神经刺激系统
 
脑科学平台赋能
       应和脑科学的研发路径凸显“底层技术驱动”理念。公司搭建的脑科学技术平台涵盖自研芯片、信号采集分析、闭环算法、核磁兼容、精密电极加工等核心模块,目前已布局帕金森、肌张力障碍、特发性震颤、癫痫、强迫症、睡眠呼吸暂停、脊髓损伤、疼痛等适应症管线。未来,应和脑科学也基于脑科学技术平台,进一步拓展脑机接口微创植入式疗法在运动障碍类疾病以及神经精神类疾病的治疗应用。
 
临床与创新的双向奔赴
       此次DBS系统的首例成功,既是国产医疗器械自主创新的缩影,亦是中国临床需求驱动技术升级的例证。应和脑科学强调,将坚持以临床价值为导向,通过严谨的临床试验与迭代研发,推动产品从“实验室”到“手术室”的高效转化。
       随着“健康中国2030”战略深入推进,国产神经调控技术的突破,或将为全球数千万神经系统疾病患者提供更可及、更精准的治疗选择。应和脑科学将致力于高品质、创新性的研发,以满足临床需求为最终目标,助力国产医疗器械发展,服务更多患者,为中国医疗器械事业持续贡献一份力量。

专家介绍


 
牛朝诗,医学博士,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博士后指导教师,江淮名医。安徽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享受国务院津贴专家,中国医师奖获得者

任职: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安徽省立医院)神经外科学术主任
脑功能与脑疾病安徽省重点实验室主任
安徽省神经系统疾病(神经外科)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主任
安徽省神经外科质量控制中心主任

学术兼职:
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分会委员及功能神经外科学组副组长
世界华人神经外科分会委员及功能神经外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外科学医师分会委员及功能神经专业委员会委员
中国研究型医院神经微侵袭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周围神经外科专业委员会常委及神经调控学组组长
中国医学教育学会神经外科分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脑胶质瘤专业委员会常委
中国抗癌协会神经肿瘤专业委员会常委
中国医师协会神经调控专业委员会常委
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神经外科分会委员
安徽省医学会神经外科分会副主任委员
安徽省医师协会脑胶质瘤专委会主任委员
安徽省抗癌协会神经肿瘤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安徽省微创医学会副理事长
《立体定向和功能性神经外科杂志》总编辑
《中华医学杂志》编委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通讯编委
《中华解剖与临床杂志》编委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编委
《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杂志》编委
《临床神经外科杂志》编委,等

关于应和脑科学
       应和脑科学现拥有一支涵盖机械、电子、软件、芯片、系统、科学家等多学科研发团队,在有源医疗器械相关领域拥有丰富的经验和技术攻关能力,目前已搭建起通用性神经调控及脑机接口两大平台,涵盖自研芯片、精密电极设计加工、闭环算法、核磁兼容等多项创新技术。基于汇聚最前沿技术的通用性神经调控平台,应和脑科学快速开发出针对帕金森、肌张力障碍、特发性震颤、癫痫、强迫症、睡眠呼吸暂停、慢性疼痛、脊髓损伤等适应症的首批产品,并推进多个产品进入临床及动物试验阶段。未来,应和脑科学也将基于脑科学技术平台,进一步拓展脑机接口微创植入式疗法在运动障碍类疾病以及神经精神类疾病的治疗应用。应和脑科学将致力于高品质、创新性的研发,以满足临床需求为最终目标,助力国产医疗器械发展,服务更多患者,为中国医疗器械事业持续贡献一份力量。
返回